2025年新郑市教师发展中心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 作者:
  • 来源:
  • 点击:9
  • 时间:2025-02-14

2025年新郑市教师发展中心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2025年,新郑市教师发展中心职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主要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强化职业教育的德育功能

1.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确保每门课程都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2025年新郑市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二要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分享经验,拓宽学生视野三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职业形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将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定期组织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师德培训、评选师德标兵等活动,激励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3.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行动计划,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等方式,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设计理论及实践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职业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开发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一流核心课程。推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支持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资源,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支持和鼓励中职学校计划建设一批符合岗位工作实际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等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优化专业设置,满足社会需求。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通过深入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增设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新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根据调研结果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专业。

3.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质量。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质量教材特别是教育部关于中职三科(政治、语文、历史)通编教材征订和使用,建议通过本区域新华书店征订。结合新郑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实际,鼓励本校专业课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将最新的行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理念融入教材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实用价值的校本教材。加强对教材使用的指导和管理,建立教材评价机制,确保教材质量定期对教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更新和优化教材内容,确保教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改革为驱动,技能竞赛为激励,职业认证为标准,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有机衔接。

1.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展示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成果,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动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2.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要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专业课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学与用零距离。所以,一要确立“学校以教学为重,教学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重”的指导思想;二要整合文化及公共素养课教学内容,调整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要定期组织专业实践课经验交流会议,并请同行、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四要举办中专生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以赛提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本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需求和岗位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行业认知水平,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和专业发展的平台。开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和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和专业素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领军人物。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打破传统的人才引进模式,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活动。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就业机会,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深化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机制,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享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等方式,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强订单式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特点,开展订单式培养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安排实习实训等方式,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3.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场所。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实训活动等方式,提供实习指导和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

五、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与管理

1.提升科研队伍素质:通过定期的教学调研、听课评课、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全市职业成人教育学校中进行推广和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围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生评价机制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课题给予推荐,并且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等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定期组织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向学校和企业推介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生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过程的跟踪与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

六、推动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发展

1.拓展成人教育办学渠道:加强与企业、社区、农村等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项目。

在企业,针对职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资格认证培训等;在社区,围绕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文化素养、健康养生、社区服务等培训课程;在农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丰富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整合新郑市各类教育资源,包括职业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建立社区教育联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和引进一批优质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开展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结合新郑市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社区教育特色项目。

例如,挖掘新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项目,组织居民学习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技艺,举办文化讲座、民俗活动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区环保教育项目,引导居民树立环保意识,参与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动,建设美丽社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2025年,室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实践教学为路径,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科研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