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新郑市2025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作者:
- 来源:
- 点击:29
- 时间:2025-02-20
新郑市2025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2025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各类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和校园财产安全,维护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新郑市2025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大安全观,统筹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巩固校园安全防范基础,提升学校本质安全水平,确保教育系统成为安全可靠可信之地。
二、工作目标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升,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学校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持续巩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态势。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1.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个人岗位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学校要切实落实《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组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规范明确书记、校长、分管安全副校长、班主任等39个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和任务,落实校园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措施,真正做到安全教育有用有效,安全管理职责明确,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学校要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书记、校长要切实负起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总责,摒弃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保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安全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将教职工员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引导并倒逼安全工作措施落实落地。
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学校要持续推进校园安全精细化管理,做到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排查立体化、安全演练专业化和安全台账标准化。一要建立安全工作月研判机制,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分析研究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排查,科学制定风险隐患防范整治方案,及时消除隐患,有效管控风险。二要建立应急处置和报告机制,学校遇有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和属地政府报告,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要坚持特殊敏感时期领导在岗带班、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机制,强化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三要坚持落实校方责任保险投保和安全事故赔偿机制,要认真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开展校方责任保险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生和教职工的校方责任险投保续保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校园风险,努力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3.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学校要建立“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隐患排查机制,完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整改、报告、销账闭环管理,形成风险管控责任清单,有效遏制安全隐患增量,切实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提升校园本质安全水平。认真落实教育部《教育系统重大隐患判断指南》要求,以校园“三防”设施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燃气安全、危化品安全等为重点,安全业务主任每日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和隐患登记,分管安全副校(园)长每周对学校门口、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配电室、体育场馆、多功能厅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带队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全面排查,建立隐患台账,专人跟踪督促,逐项销号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安全隐患全方位立体化排查机制,与公安、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相互配合,完善多行业部门“专家”协同查隐患工作模式,邀请专业人员入校指导隐患排查整治,构建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联动机制。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4.上好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师资落实、课时落实、教材落实、经费落实,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主题类班队会活动和社团活动,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开展安全教育优质课、微电影、论文、漫画等评比活动。
5.做好重点时段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围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全第一课”、“消防安全日”、“交通安全日”等重要时段和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防震避险、交通、消防、防溺水、国家安全、防电信诈骗、反恐怖防范、禁毒、性侵害、食物中毒、网络沉迷、自然灾害、假期出行安全、禁燃烟花爆竹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要开展安全事故案例警示专题教育,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坚持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加大日常安全教育频次,提升学生安全防护意识。积极与辖区派出所、消防站等部门对接联系,邀请专业人员入校开展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要立足实际,通过班级钉钉群、一封信、家长会等平台形式,不定期向家长推送安全防范知识和安全提醒,切实引导家长履行好学生校外安全监护责任。
6.强化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干部培训机制,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员安全培训,书记、校长、分管副校长、业务主任、班主任、厨房从业人员、物业从业人员、宿管员、保安员等人员要全覆盖,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校岗位安全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GB/T29319-2022)《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十项要求”的通知》《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等法律法规,切实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安全业务素质、个人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完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邀请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指导开展“最小应急单元”演练、师生反恐演练、疏散逃生等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7.全力提升校园安防建设水平。从严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安排专人对校园“人防、物防、技防”等安防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建立监控值班室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监控设施符合反恐怖防范标准(高清以上分辨率,连续保存90天以上),加强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及时更新补充“十八件套”中陈旧损坏设备,加强学校封闭管理和大门口管控,加强校门口拒马等防冲撞设施设置,保障校园安全防范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专职保安配备率、学校封闭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设置并与110联网率、校园视频监控达标率、校门口硬质防冲撞设施设置率、城镇学校“护学岗”设置率均达到100%)。加强保安员执勤能力培训,严格落实门卫值守、内部巡查制度、上课期间学校大门落锁制度、上下学校园门口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和安全检查制度、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和家长接送制度,防止无关人员、精神异常者、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园,防止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管制刀具等进入校园。强化警校联动机制,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协同联动,常态化落实上下学时段“护学岗”机制,加强“最小应急单元”反恐培训和应急演练,及时处置涉校涉生突发事件,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题教育和消防演练,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突出消防安全关口前移,每月邀请消防队员来校指导,紧盯安全出口畅通、消防设施设备齐全完备、用气用电安全、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学校住宿安全等突出“致命风险”,联合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掐灭火患苗头。做好“三清”工作,清理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堆放的各类物品,以及设置的障碍物;清理违规设置的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防盗网;清理场所环境内违规存放的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可燃杂物,以及私拉乱接的电线、插线板和大功率用电设备,定期开展巡查并及时进行清理,时刻保障消防生命通道畅通。积极联合消防站,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提升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加强住校教职工、夜间值班人员及保安员消防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严禁使用液化器罐、酒精炉、大功率电器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加强寄宿制学校夜间宿舍消防安全管理,要选配责任心强、思想政治过关的宿舍管理员,常态化坚持好学生在校期间每日夜查机制,加强学校值班领导、宿舍管理员夜间巡查频次,完善宿舍巡查制度、宿舍防火制度、学生住宿请销假制度及访客登记制度,提高寄宿制学校宿舍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夜间住宿学生安全。
9.加强校舍及施工安全管理。要加强现有校舍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危房鉴定工作,对鉴定出的D级危房强制拆除,C级危房进行加固维修。加强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督促施工方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管理,健全施工区域防护措施,全面禁止在校师生和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工程车辆、用电、用气、用火设备,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按规定操作使用。
10.狠抓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加强对涉及危险化学品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强化化学实验室安全基础,落实化学实验室防火、防盗、防潮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四无一保”制度、“五双”管理制度和废弃物处置制度等。
1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行”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关心学生安全出行的浓厚氛围。积极落实错时错峰上放学、家长定时定点接送、学生集中通行区域人车分流等制度,切实维护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要配合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全面排查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设施,改善通行条件。要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依法实施校车使用许可,联合公安、交运部门继续加大对非法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处罚力度,定期开展校车安全检查和清洁消毒,做好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教师及乘车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校车日常运营监管。
12.加强极端天气安全防范。要切实做好汛期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的安全防范工作,密切关注洪涝、干旱、雨雪、冰冻、寒潮、雾霾、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变化,科学分析研判,加强风险监测,主动做好防范。加强应对极端天气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下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预案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等相关工作,确保洪涝干旱及低温雨雪等灾害性天气下的安全稳定工作。
13.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要配合政法、公安、市场监管、文广旅体、属地政府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的清理整顿,开展校园周边非法出版物整治和校园周边非法传教和邪教组织打击,切实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健全落实“护学岗”机制,主动与公安部门对接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志愿者参与护学工作,明确校领导、执勤干警、保安员、值班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等人员工作职责,每周提前制定“护学岗”工作安排,定人定岗定时间,每日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可控,确保护学工作实效。
(四)守护学生生命安全
14.强化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严格落实《郑州市教育局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二十四条措施》和《新郑市教育系统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方案》要求,将防范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教育教学工作底线,“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要坚持开学后第1、2周日例会、日研判,第3、4周周例会、周研判制度,全面分析总结,完善工作机制。要做好校园周界围墙、走廊护栏、楼梯栏杆、窗户限位器、宿舍用床护栏、楼顶、露台、阳台、天井、通往楼顶的通道(要锁闭,防止人员出入)等排查整改工作,在符合消防和应急要求的前提下,对窗台、阳台、露台、天井、高层建筑等安装必要的防护设施。要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和法制副校长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挫折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高度关注单亲、离异、家庭变故、留守儿童、特殊体质、抑郁病史、家族精神病史、父母服刑、孤儿、残疾等10类特殊群体等学生,全面排查、建立台账,落实领导及教师“一对一”帮扶,完善“三个清单”并落实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目标。
15.狠抓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要落实好防溺亡“十个一”系列活动和“六不一会”、“四个报告”“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宣传教育,推动防溺水安全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让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熟知溺水危害性,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零溺亡”。
16.加强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治理。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通过设置展板、张贴宣传海报、专题讲座、家长会、发放宣传页、讲解反诈知识、点亮LED电子屏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播放宣传反诈知识,真正做到铺天盖地、人人皆知、全民反诈,提高师生反诈意识。要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长宣传反诈骗知识,提高全民反诈意识和能力。